青蛙养殖青蛙养殖
食用青蛙的场地建设
1、场址选择
建造一个规范合理的青蛙养殖场,是养蛙成功的基础。由于青蛙喜欢在安静、温暖、潮湿的环境中生活,青蛙养殖技术,青蛙养殖场zui好选择在平坦开阔、背风向阳,同时水源比较方便的地方。生产实践中养殖从业者一般选择稻田改造作为养殖场地,因为这样的底质能保证所建造的蛙池能够蓄水。同时,养殖青蛙的场地附近zui好有河流、水库、塘堰或比较丰富的地下水,青蛙养殖特别是蝌蚪期间,其养殖用水必须清新无污染,水质符合NY5051-2001的要求。使用地下水来养殖青蛙的,一定要确保该地下水无重金属污染,对于矿物质**标(曝气后水面出现红色浮沫等)的水,则不要使用。
青蛙养殖场地还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,因为地势较低的地方,学习青蛙养殖,夏季暴雨洪水期间,如果洪水将蛙场淹没,即使不导致青蛙逃跑,也会致使青蛙因抢占陆地而挤压造成批量死亡。
2、蛙池的开挖
蛙池开挖方式现在普遍采取“回”形一体化养殖池建设。这种蛙池样式无论是从照顾青蛙的生活习性,还是在方便养殖管理,都具有目前其它池形所不具有的优势。
所谓“回”字形池,就是单个蛙池四周的埂和池中的环形沟组成了“回”字,形成蛙池的基本结构。建设规格为长25m,宽8m,每口蛙池约200m2,每亩场地大约可以挖建蛙池3口。在开挖青蛙养殖池时,zui好先将场地进行测量,然后在地面用白灰画出草图,最后让挖掘机按照画线进行开挖池沟和做池埂。
蛙池外围设置1.2m高的尼龙围网,埋入地下部分为30cm,这样既可以防止青蛙逃走,也可保护它们免受蛇、老鼠、黄鼠狼等天敌的袭扰。防逃网使用40目左右的密眼网布,有效避免有小蝌蚪钻出网外,同时围网上端要做成“7”字型,防止青蛙外逃。整个养殖场要用围网架起网棚,防止鸟类等天敌捕抓青蛙。
在多年的青蛙养殖探索中,养殖者设计了很多养殖青蛙的池子样式。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养殖池中,目前较适合养殖者采用的高产养殖池还是杜照林发明的“回”字形一体化养殖池。这种池不管是从照顾青蛙的生活习性,还是在方便养殖管理方面,都具有目前其它池形所不具有的优势。
所谓“回”字形池,就是单个蛙池四周的的埂和池中的环形沟组成了“回”字内外的两个“口”,这就是蛙池的基本结构。该蛙池的基本规格为长25米,宽8米,每口约200平方米,每亩场地大约可以挖建蛙池3口。
在开挖青蛙养殖池时,较1好先将场地进行测量,然后在地面用白灰画出草图,然后让挖掘机按照画线进行开挖池沟和做池埂。
各区域大致规格为:食台区宽1.5米左右,水沟宽1米,休息区宽2米,水沟深50厘米,长度因地制宜较1好不**过25米。人行过道一定要比中间高30厘米左右,在以后蝌蚪饲养时有助于扩大水面,增大蝌蚪的活动区域。
在实际的挖池操作中,由于我们的田块形状不一定是非常的标准,所以可能存在有的池的大小是标准的,有的则可能不一定标准,甚至有的是大小头、三角形等,只要我们基本按照这种池形来进行开挖就可以的。
要将一大片蛙池都做到很平整是很难的事情,但我们要力求将每一口蛙池做到比较平整,要尽量避免出现蛙池水沟一头高一头低的现象,因为这样的蛙池会导致一头的沟内的水已经满了,而另外一头还没有水。
在开挖青蛙养殖池时,较1好先将场地进行测量,青蛙养殖,然后在地面用白灰画出草图,然后让挖掘机按照画线进行开挖池沟和做池埂。
蛙池需要埋设排水管,该排水管主要是用于将蛙池内的池水排除到池外的水沟中。开挖蛙池时,可以先准备好排水管(排水管一般使用直径为100毫米或110毫米的PVC塑料管),蛙池时将排水管带上弯头直接安放到需要挖排水沟的地方,这样就可以在挖掘机开挖蛙池的同时将排水管埋入,也可以在蛙池开挖完成后,结合修整蛙池,用人工挖沟安放排水管。
不管是养殖还是管理,都要掌握一定的技巧,下面是山里红青蛙养殖基地接着给大家分享,幼蛙的驯食时间,不了解的话就快来看看吧。
其实不管是养殖幼蛙还是成蛙,都应该掌握一定技巧,才能让幼蛙或成蛙成长,养殖幼蛙时,驯食时间应选择在合适的时间,青蛙养殖基地告诉大家,一般在幼蛙变态后一个月,这时候驯食时间是比较合适的。因为这时候幼蛙通过一个月的喂养,能达到一定的个体,体质也能得到增强,青蛙养殖场,就算是停止几天喂养,也不会有影响。还有一点就是驯食的温度,在十五度以上比较适宜,较合适的时间是22度到26之间,温度太高或太低,都对进食有一定影响。